福安的茶文化,福安茶文化历史简介
跪求福安的人文特点礼仪风俗
1、综上所述,可知福安茶俗(主要是饮俗)的特点是:雅俗兼有,粗细相间,畲汉交融,各呈异彩。 --- 福安茶俗的形成 和其他任何风俗形成一样,丰富多彩的福安茶俗自有它自己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悠久种茶历史的薰陶: 福安自唐代就开始种植茶叶,而且已有饮茶的习俗存在。
2、祈福型:茶在祭祀中占有重要位置,象征着人们的祈福和哀思,如“龙籽袋”和病逝带茶习俗。药用型:福安人早知茶的健康益处,发展出各种茶饮疗法,如治疗疾病和保健。总的来说,福安的茶俗雅俗共存,既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又展示了不同茶艺的异彩。
3、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相当于古代喝“交杯酒”礼仪。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嫁礼仪才告结束。
4、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
5、高明的歌手,可以随便转换曲调,除了对唱,他们zui爱唱的一种双音,叫”双条落”,是一种属于重唱性质的歌唱形式,具有浓厚的畲族特色。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的中秋歌节,是福建省福安县和宁德县的畲族民间节日。 畲族婚俗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
鸭母娘娘“神韵天成”话红茶
坦洋村坐落在白云山麓,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洪武年间,因优质茶树“菜茶”的发现而闻名。这里的山水滋养出的坦洋工夫红茶,原料源自高山,自然、无污染,被誉为“神韵天成”。传说中的“鸭母娘娘”故事,更增添了其地灵人杰的魅力,使得坦洋村成为文化名村。
坦洋工夫的茶艺探源
1、坦洋工夫,作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源起于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地处闽东高峰白云山麓。这里常年被烟云环绕,雨雾弥漫。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一位名叫胡进四的茶农凭借精湛的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工艺,精制出汤色红艳、味道鲜醇、耐冲泡的工夫红茶,命名为“坦洋工夫”。
2、坦洋工夫的故乡——坦洋村,坐落在白云山脚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优质的茶叶。这个小镇曾因茶叶贸易兴盛,茶行林立,产量和影响力远播海外。如今,福安的茶园面积广大,年产量丰富,茶艺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百姓的待客之道,到婚丧喜庆、治病药方,都融入了深厚的茶文化元素。
3、坦洋工夫斗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茶艺仪式,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坦洋村。它是一种以手工制作的银器和神奇的手法,让茶叶舞蹈、发香,并掌握水温、时间,让茶叶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品质和口感。
4、坦洋工夫茶艺是中国传统的茶艺品种之一,源于福建泉州。它的特点在于注重仪式感和节奏感,在泡茶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和规范执行步骤。茶艺师需要熟练掌握茶具的选择、泡茶的间隔时间和水温控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坦洋工夫茶艺一般由主持人、泡茶师和服务员组成。
福安坦洋工夫:从50元到30万的飞跃
福安市的坦洋工夫茶,曾经从默默无闻的50元/公斤,经过品牌策略的大力推动,实现了飞跃性的价值提升,如今zui高售价可达30万元/公斤。市政府副市长林光华指出,坦洋工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19世纪中叶正式创制,曾因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而闻名全球,一度成为英国王室的特供茶。
目前,已有45家企业获得“坦洋工夫”证明商标授权,相关配套企业达80多家,产量和商品价值均有显著提升。在2008年的“闽茶杯”评比中,坦洋工夫荣获茶王称号,价格也从品牌打造前的50至60元飙升至1000多元,甚至上万元,展示了其品牌的高端价值和市场认可。
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福安市委书记陈家东为组长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定下了“五个一”战略工程,即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树良种子1万亩;建设一个海峡大茶都;每年举办一届茶事活动;建设一个现代化厂房加工区。